20吨/天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
20吨/天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——运行
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,由各处理单元依次连通:格栅化粪槽、厌氧池、好氧池、沉淀池,其特征在于,处理单元之间具有进出水管,各个处理单元均具有排泥管、排气管,厌氧池、好氧池具有曝气系统和回流系统,各处理单元出水均采用三角堰,所述格栅化粪槽进水管输入端设于设备外部,进口深入栅前格栅化粪槽底部;格栅化粪槽与厌氧池连接,厌氧池进水管通入池底部进水,厌氧池填料区填加固定化载体和生物海绵铁填料;厌氧池与好氧池连接,好氧池进水管通入池底部进水,填料区填加固定化载体和生物海绵铁填料;好氧池与沉淀池连接,进水管进入沉淀池中部,池底污泥区设有45度坡脚;沉淀池与池连接,进水管进入池底部氯片,上部出水管出水。
A、格 栅:工艺设置简易格栅一片,以去除污水中的软性纤维物及大颗粒杂质,以防堵塞水泵、阀门、管道、确保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,为系统的长期运行提供了基本保。污水经简易格栅处理后接入调节池。
B、调节池:调节污水的水量和水质,确保后级处理系统的稳定可靠,并安放弹性填料,增加处理效果。
调节池设立一应急旁通管路,进一体化设备前,设污水集水井。池内设污水提升泵2台(一用一备),污水泵液位控制器2套,检修爬梯等基本配套设施。
调节池的污水将由污水提升泵调节地送入后序处理设备。
C、水解酸化池水解池采用折流水流推流工艺,使兼氧微生物悬浮在水中,这样增大与**物的接触面积,从而将水中不溶性大分子的**物经发酵细菌分解为可溶性**小分子,为后续好氧处理提供有利条件,在这一过程中COD处理率在40%,在池中设有组合填料,容积率为50%。
D、接触氧化池:污水中的大部分**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净化,好氧菌以填料为载体,利用污水中的**物为食料,将污水中的**物分解成无机盐类,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。
好氧菌的生存,必须有足够的氧气,即污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,以达到生化处理的目的。
好氧池的处理效果好坏取决于填料与曝气器.
生化填料:工艺采用弹性填料,比表面积达240m2/m3,填充率为70%。该填料具有比表面大,使用寿命长、易挂膜、耐腐蚀等优点。
曝气器:工艺设备采用膜片式微孔曝气器,其溶解氧的转移率比其它曝器高,同时具有不易堵塞、重量轻、**化、使用寿命长等优点。
E、二沉池: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二沉池,进行固液分离,去除剥落的生物膜和其它杂质。竖流式沉淀池采用中心导流筒进水,使处理设备顺畅有序,均匀地出水。池内装斜管填料,其特点为湿周大、水力半径小;层流状态好,颗粒沉降不受紊流干扰;其处理能力是一般沉淀池的3 - 5倍,经沉淀后出水水质完**达到设计准。
20吨/天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——特点
1、省去了传统工艺的二次沉淀池,节约占地面积和建设资金,降低能耗。
2、两个厌氧池,水解、酸化、产乙酸、甲烷化同步进行,相比于传统A2O模式,去除COD效果更好。
3、三级AO处理,不用内循环,克服了传统AO工艺必须通过加大内循环比才能提高脱硫效率的问题,简化处理系统,降低能耗。传统工艺中,内循环通过回流管道来实现,而回流管道容易发生堵塞且维修不便,本发明通过在缺氧池、好氧池中悬挂纤维填料,采用了生物膜法,水量也很小,所以其产泥量很低,因而*采用污泥回流,节约了建设回流管道的成本,还避免了回流管道所附带的易堵塞、维护不便等问题。
4、通过过水孔洞上下交错的设计,使得污水不用经过机械搅拌即可实现整体的流动,使生物膜维持在一个合适的厚度,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,降低运营经费。
5、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结构简单,建造和运行成本更低,能耗小,处理一吨污水需要18个小时,更适合普通农村家庭生活污水的使用。
6、相对于现有的一些三级AO处理系统,本发明整体为圆柱形,结构紧凑,水力条件好,方便农村污水分散处理、就地排放,且本发明通过对一般成分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实验,公布了每一级AO处理池的较佳面积占比,该面积占比能以较优的能源配比达到较佳除污效果。